致病原

大腸桿菌(E. coli)之血清分型主要依據二種抗原:O抗原,又稱表面抗原(Somatic Ag);H抗原,又稱鞭毛抗原(Flagellar Ag)。目前已知之STEC血清型約100多種,較常發生的致病原因菌主要為大腸桿菌O157:H7或O157:NM,其他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如O26、O45、O111、O103、O104、O121及O145等亦可能造成相同症狀的疾病。

流行病學

目前感染情形以北美洲、歐洲、南非、日本、南美洲的南部及澳洲都曾有O157型大腸桿菌群聚或病例報告。在美國曾發生因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另有多次的流行是由未經滅菌的牛奶所造成,甚至還有些流行是以被牛糞污染的蘋果製成的果汁所造成。臺灣曾於2001年8月間,首次發現1例確定病例(係美籍華人,經調查其感染源並無法排除其於僑居地感染之可能性)。歐洲地區於2011年5月至6月期間,發生大規模O104型大腸桿菌感染事件,大多數病例均具有德國旅遊史,經調查可能為受污染豆芽所引起之流行疫情事件。臺灣於2002年至2010年期間確定病例均為0例,每十萬人口確定病例數均為0。

傳染窩

反芻類動物如牛、羊是EHEC主要的來源,而人類亦可為傳染窩。

傳染方式

人可經由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食入受感染食物或飲水,或與患者直接接觸而感染,只需數十至數百個菌體即可致病。主要是發生於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常因烹煮不當的牛肉(特別是絞肉)、生牛奶或遭受污染之生菜類食物。另外也可以直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染,如發生於家庭中、幼兒照護中心(托兒所、幼稚園等)或拘留所等處。亦可經由受污染之水源(如未經消毒之飲用水、游泳池水)引起傳染。

臨床症狀

在感染初期,患者會出現腹瀉、腹部絞痛、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出血性腹瀉、腎衰竭、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主要為成人)、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主要為小孩)等症狀。

預防方法

1、一般人之預防方法:

(1)加熱處理:該菌於75℃加熱1分鐘以上即可被殺死,故調理時應充分加熱(如:調理絞肉其中心部分必須加熱至所有粉紅色部分消失為止)。

(2)避免食用生乳;生菜類食物亦有傳播風險,前往衛生條件較差或疫情發生地區應避免食用生菜。

(3)冷藏保存:食品調理後,儘速食用,否則置於冰箱中保存。

(4)飲用水之衛生: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管理(如加氯消毒或其他消毒劑的處理),尤其是使用井水或儲水槽時,更須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5)器具之清洗:處理食品時,砧板、菜刀及容器等用具應充分洗淨,以防二次污染。

(6)手部之洗淨:處理食品之前,手部要清洗並保持潔淨。

2、最容易發生E. coli O157:H7中毒的牛肉之預防法:

(1)動物屠宰前必須清洗乾淨,以防止動物剝皮時污染屠體。

(2)屠宰場地面應儘可能保持清潔,以防止污染屠體,降低中毒事件發生。

(3)動物屠宰後,要用清水洗去屠體外表殘留的骨屑、血液或其他污染物質。

(4)分切室必須保持乾淨衛生,除把溫度降低外,常用清水(82℃以上)、殺菌劑或清潔液清洗分切板、加工設備及刀具。

(5)加工廠每天中午要固定清洗所有分切板、輸送帶;於上、下午之休息時間,員工要把分切板沖洗並換面使用,以減少污染源。

(6)教育消費者及餐廳員工務必把漢堡肉煎熟,其中心溫度須達75℃以上。如果沒有溫度計,可用肉眼觀察,如達上述溫度,漢堡肉中心呈灰色或褐色,但有時會呈粉紅色,汁液很澄清。

(7)煎熟之漢堡肉勿再接觸到盛裝生漢堡之容器或用具。

傳染期

成人為1週以內;約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其可傳染期長達3週左右。

潛伏期

2~10天,通常為3~4天。

感受性及抵抗力

很少量的細菌即會造成感染,感染與併發症好發於年幼及高齡者。5歲以下的幼兒是發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治療照護

(一)以支持療法為主,並給予等張靜脈輸液補充和維持體內足夠水分,以提供腎臟的保護力。當患者出現腹瀉症狀時,須給予支持性治療及補充水分。對脫水或嘔吐、腹痛等不能進食之患者,給予靜脈輸液。

(二)不建議使用腸蠕動抑制劑(antimotility)來治療病人,因會延長腸道內容物留滯時間,可能會助長人體吸收毒素而增加發生合併症的機會。另外也不建議使用麻醉藥品(narcotic opioid)或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三)抗生素的使用未必有益,有些報告甚至認為某些抗生素的使用會使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發生的機率增加。

(四)治療中,須密集監測血球、腎功能與電解質等變化,以及注意病患是否有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的徵狀或合併心肺功能、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等併發症。                   

治療出血性大腸桿菌,可以吃抗生素或是止瀉藥嗎?

不行。倉卒服用抗生素會增加病菌的抗藥性,同時如果在此時使用止瀉藥,會讓病菌留滯在體內。

如有疑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狀者,應如何處理?

民眾如有疑似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症狀者,應儘速就醫,並將旅遊史告知醫師。而醫師若遇疑似病患時,請儘速通報衛生局,並採集相關檢體送驗,及早給予病患適當治療,並防範疫情之擴大蔓延。

民眾若有其他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1922傳染病諮詢專線洽詢,或請參閱疾病管制署網站

Go to top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